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嫦娥六号任务转入科学研究阶段已有三个余月,“目前,科学家正在对这些月球样品进行整理,初步的物理、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探测已经完成。” 2024年10月15日,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杨小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6月25日,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了1935.3克的背面样品,这也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带回的月球样品。杨小宇介绍,月背样品中发现了大量的信息,“比如说月球早期演化和月球背面火山活动的信息,也包含了记录采样点火山活动历史的玄武岩,还包括来自其他区域的一些非玄武岩物质” 。

此前在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从月球取回了1731克月壤样品,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拿到的最年轻的月球样品。杨小宇介绍,几年来,国家航天局向国内的131家科研机构,分发了7批、共80克的月球样品供科学研究。国内的科学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发布了上百篇高水平论文。

其中有很多重要且有趣的发现和成果。杨小宇介绍,研究测定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玄武岩的形成年龄在20亿年左右,这个发现实际上把月球岩浆活动的结束时间推迟了约8亿年。进一步研究也发现,在1.2亿年前月球还有火山活动。

再比如,研究发现月球变冷的速度比原来认识的要慢得多。研究还估算出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月幔源区每克岩石的水含量为1—5微克,表明玄武岩的源区非常“干”,与阿波罗样品研究的结果相比,这是水含量最低的月幔物质,这一发现也推翻了在“月幔初期熔融时,因水含量高而熔点低,因此具有长时间岩浆活动”这一传统理论观点。此外,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也发现了一种新的矿物,命名为“嫦娥石”,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的矿物质。

杨小宇介绍,在月球探测方面,未来国家还将发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嫦娥七号要对月球的南极环境和资源进行探测,嫦娥八号将开展月球资源就位利用的技术验证。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会构成目前正在论证的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两者还会联合对月球内部结构进行多物理场的综合探测。正在论证中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持续开展科学探测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一些前沿技术验证,是多学科、多目标、大规模的科技活动。

对于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的具体计划,杨小宇介绍,目前,国际月球科研站正处在一个可行性研究论证的阶段,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思路,国家航天局准备分两个阶段建设这个国际月球科研站。

杨小宇介绍,第一阶段是基本型阶段,在这个阶段,首先要建设功能和要素基本齐备的月基综合性科研平台,具备开展常态化的科学实验和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验证的能力。第二阶段是拓展型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建设长期无人、短期有人、功能完善、稳定运行的一个大型月基科研平台,具备全月面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技术验证能力。

在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介绍,规划提出了我国有望取得突破的5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包括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开展地外生命探寻。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可持续发展、太阳系考古、行星圈层刻画、地外生命探寻、系外行星探测。